大熊貓消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我們的動態大熊貓消息

“青團”快來瞭解一下

來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會作者:文:秦夕夕/圖:網絡、陳海軍時間:2018-04-07點擊率: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處于仲春和暮春之交,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每逢清明,除去我們熟知的禁火、掃墓等傳統習俗外,還有踏青、蕩秋千和打馬球等。此外,生活在熊猫故鄉的人們還有吃“青團”(又名“清明菜粑粑”)的傳統習俗。其做法是將采摘到的新鮮清明菜切碎,按一定比例加入湯圓粉和麵粉進行調和揉捏、夾餡,最後入蒸鍋蒸熟即可食用。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清明菜粑粑”

 


不同地域對此食物的叫法也有所不同

 

  看到這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這種食物的名字以及食物的形狀中聯想到什麽東西呢?沒想到的朋友趕緊來下圖中找亮點,想到的朋友也趕緊來看看你想對了嗎?

 

 

  哈哈,你已經看到圖中亮點了吧!清明節裏我們吃到的傳統食物“青團”與大熊猫所排出的糞便不僅長相類似,連名字也是“相同”的呢!因此,喜愛大熊猫的我們更愛把這樣的傳統美食稱爲“清明菜粑粑”而不是“青團”,也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熊猫大師“製作青團”現場

 

  細看大熊猫的“青團”,我們可以發現,其通體呈綠色或黃色,爲橢圓體,裏面的竹節外形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完全能從中推測出大熊猫所食食物,印證了“大熊猫吃什麽拉什麽”的事實。究其原因爲,大熊猫長期以來主要依賴竹子爲生,但消化道不能消化纖維素,它們通過强有力的咀嚼來破壞竹子細胞,吸收細胞內含物,幷消化非常小部分的半纖維素。此外,大熊猫的腸道比起其他食草類動物的消化道短很多,食物在肚子裏面停留的時間短,沒有足够多的時間來吸收食物的營養。簡而言之,就是其腸道消化能力極差所致。

 

  說到這裏,我們還不得不承認大熊猫可是“製作青團”師傅中的高手。首先,從“製作”量方面來說,一隻成年大熊猫每天可以“制(排)作(出)”10~20公斤的“青團”。其次,從原材料來說,至少由竹竿、竹葉或者竹笋三種原料組成,樣式豐富多彩。

 


左圖:食用竹竿部位所排出的“青團”
右圖:食用竹葉部位所排出的“青團”

 


食用竹笋後所排出的“青團”

 

  聊到這裏,可能有些許朋友對“青團”難免會産生不適或者排斥的感受。但筆者想告訴大家的是,雖然大熊猫製造的“青團”確實不等同于清明節傳統美食“青團”,但好在它們大量進食的都是竹類食物,所以“製作”出的糞便一點也不臭,甚至有時候還伴有淡淡的清香哦。

 

  “青團”的話題就告一段落了,不知道你有沒有大開眼界的感覺呢?以後再提及“青團”二字的時候,不知道你的腦海裏會浮現哪一個“青團”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