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消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我們的動態基金會消息

《“兩岸大熊貓保育教育研習營”參訪嘉賓來信》

來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作者:圖/文:卿娟時間:2013-08-26點擊率: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新設的大型公衆科普教育項目“熊貓講堂”第二期,“台灣專場”-“兩岸大熊貓保育教育研習營”,自本月18日結束至今已經五天了。各位嘉賓回台灣後對此次活動依舊回味無窮。作爲此次活動參訪嘉賓之一的台灣桃園大溪內柵國校校長、台灣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台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博士桂景星,代表所有參訪嘉賓,通過郵件寄給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一篇名爲《撞見大熊貓•直白表感謝:那一年夏天,我們在成都與大熊貓的美好邂逅》的文章,以表達各台灣嘉賓對此次參訪交流活動後,對大熊貓等瀕危珍稀物種保育公衆教育方面的體會。

 

1.jpg

 

  此次“台灣專場”的活動主題爲“兩岸大熊貓公衆保護教育研習營”,其目的是“本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之理念,開展兩岸生態文明領域交流與合作,攜手共建生態美好家園”。雙方相互交流在開展大熊貓等瀕危珍稀物種保育公衆教育方面的經驗與成就;研討國際在大熊貓等瀕危珍稀物種保育公衆教育方面的發展趨勢;分享大熊貓等瀕危動物保護成果,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原文如下(略有刪減):

撞見大熊貓‧直白表感謝
那一年夏天,我們在成都與大熊貓的美好邂逅
桂景星1  
2013.08.21

  2013 年八月,受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的邀請,奔赴千裡外的天府之國進行交流研討。這一趟豐碩的大熊貓故鄉參訪見識行旅,令我畢生難忘。可愛的大熊貓、迷人的大熊貓、黑白的大熊貓、貪吃的大熊貓、野性的大熊貓、領域的大熊貓、近絕的大熊貓、國寶的大熊貓…。這些銘印在腦海裡的見識形象,成為此行研習參訪的重要收穫,也奠定我在日後成為大熊貓繁育保護擁戴者的正當理由。

一、撞見大熊貓

要看見「解說」(interpretation)的真髓,就必須明白Reveal, Relate,Provoke 這三個字。而這三個字,正足以充分covery「解說」的內涵意義。Reveal 是「展示、展現」,要能以快樂氛圍的傳播者、展示愉悅的氛圍;Relate是「敘述、相關」,與聽眾產生關連性;而Provoke 則是「激發」,激勵引導出好奇心。(周儒,2009.03.03,課堂講述)臺灣環境教育大師周儒2教授的這一段課堂提點,成為我理解生態環境教育解說的三把鑰匙。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不同於一般的學校課堂教學,它是戶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的場域空間,是探索教育(experimentaleducation)的體驗學習,是休閒教育(leisure education)的感性鋪陳,更是團康教育3(GRA. education)的情境營造。而關於環境教育的戶外探索休閒團康體驗感受,都充分透過Reveal, Relate, Provoke 的三個解說層次,真實體現于成都此行八天研習參訪的行程裡。

(一)Reveal「展示、展現」

  此次研習參訪,首先由成都大熊貓公眾教育研究會秘書長閻虹女士主持,邀請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女士從學術科學實踐觀點,進行大熊貓繁育研究田野調查成果的整體性彙報。在如此深入淺出的說明展示後,讓參訪者都有了豁然開朗的深刻印象。侯蓉主任藉由學術證據的研究成果,介紹成都數十年來在大熊貓保育方面的發展歷程與成果,適時為我們Reveal(展示)了大熊貓何以如此珍貴的情感理由。而這樣的短短簡報說明,卻是侯蓉主任與曆位革命前輩包括被昵稱為「熊貓爺爺」的基金會顧問張安居老先生,以及被昵喚為「熊貓爸爸」的熊貓基地主任張志和先生等,他們在奮不顧身投入搶救大熊貓與研究繁育大熊貓的數十年歲月積累下,所得到的珍貴成果。這樣的用心盡情努力,「展示」了成都熊貓之都的人文韻味,也勾勒出愛護保衛大熊貓生存的兩岸情誼。
另一個讓訪者感興趣的展示,大會也邀請科普教育部主管許萍女士就環境保育公眾生態教育實踐課題進行彙報。許萍女士以其海外生態旅遊研究碩士的學術背景,投入成都大熊貓公眾生態教育的課程規劃實踐,這一方面不禁讓我心頭拍案叫好,也為大熊貓故鄉的環境教育生態解說實踐,有了全新的肯定理解。許萍女士借著教育活動的實踐成果,介紹成都近十年來在大熊貓等瀕危珍稀物種保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適配地為我們Reveal(展現)了大熊貓何以必須珍貴保護的行動理由。而如此的簡短彙報說明,與臺灣代表林九牧校長的「環境教育在臺灣」回應簡報內容,更有兩岸異曲同工的教育情理。

(二)Relate「敘述、相關」

  令人心情激動的,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的體驗參訪。藉由身歷其境、心曆其境的探索感受,以及戶外踏察、休閒團康的生態旅遊,讓研習參訪者能夠深入竹林叢裡,走近大熊貓與小熊貓的生活起居空間,真實而零距離的成為基地一員,為這群珍奇寶貝們洗手做窩窩、動手洗竹筍、穿衣再靠近、經驗再驚豔…。

如此「身在自然」的體驗參訪,成功地鋪陳了環境教育解說的第二把鑰匙:Relate(敘述);以親身五感的浸潤,以人味故事的營造,為研習參訪者「敘述」了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做為未來野放歸林前的基地處遇,以及大熊貓如此「活生生」的珍稀國寶,牠們的生老病逝食衣住行。如此的生態解說敘述,自然成功地打開了研習參訪者的心房。

更令我驚豔的,是位於都江堰地區的「熊貓谷」---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野放中心」,一個占地數千畝的野溪峽谷「野放中繼站」美好所在。這一個2011年底始完成第一期建設,未來計畫將放養30-40 只大熊貓,以及50-100 頭小熊貓伴生動物的野放中心,在熊貓基地主任張志和、副主任費立松先生等領導擘繪下,讓研習到訪者對此處如有來到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自然綺麗感受。尤其未來二期建設內容包括學術交流中心、繁殖獸舍、青少年生態教育體驗村、多功能電影院、科研室觀察站、環山高架棧道、野化訓練場等項目逐一完成後,必然可以跨步承擔科研環教與生態旅遊等任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參訪當日承費副主任在落羽松林下設座接待,如此「心在自然」的交流情誼,環山傍水成功詮釋了環境教育生態解說貴在Relate(相關);是進入大熊貓的心情,坐上大熊貓的山林,才能深刻理解並敘述與大熊貓相關的感動心境。

(三)Provoke「激發、內化」

從參訪行前的渾沌未知,到參訪行腳的深刻驚豔,再到參訪回台的關懷愛護。這一趟成都「熊貓講堂」在推動兩岸大熊貓公眾保育教育研習的成果,是難以言喻的豐碩與美好。換言之,此次研習營承辦單位包括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及成都大熊貓公眾教育研究會,三者確實掌握了環境教育生態解說的第三把鑰匙:Provoke(激發),讓每一位訪者在受到接待單位深情規劃洗禮後,據此「激發」了對大熊貓如此珍稀國寶動物保育的濃烈意識與深厚情感;也因而「內化」為自我期許終身成為大熊貓守護天使的生態保育良善意識。

臺灣作家陳文茜4(2013)曾說:「每個人都需要一段紐約的故事。閱讀,沒有句點。也因為閱讀,使我的紐約之行沒有了句點…。」我想陳文茜一定沒有到過大熊貓之都,不然她將贊同我的想法:「每個人都需要一段成都大熊貓的故事。」然而,我也贊同陳文茜關於旅行閱讀的觀點;成都行旅返台後,望著桌案上那一對可愛迷人的大熊貓玩偶,攤開豐厚的大熊貓專書、旅行導覽圖、旅程明信片、景點紀念物…,我開始了自己關於成都大熊貓見識行旅的「深度閱讀」;而這樣的閱讀經驗,讓我更驚豔於兩岸交流情誼長流的人味感動,使我的成都大熊貓之行沒有了句點。透過行千裏路且讀百卷書的行儀,我相信同行者已將大熊貓與川蓉地景,成功地Provoke(內化)為心靈自生力量。而凝聚成「太陽神鳥5」的璀璨輝煌圖騰,為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再創新頁。

二、直白表感謝

  無法言語形容基金會幹部們如何能對參訪團接待所做出如此極致細膩的導覽照護。從精進研習對話到食住行,無一不貼近我們的情感想像與理性需求。從第一晚在雙流機場接機蓉城初相識,到最後一天中午回到機場送行期待再相會;基金會幹部們給予我們的「直白」深刻感覺,在於您們從未把遠行的我們奉為「客人」接待,而是真性情地當成「家人」呵護。如此賓至如歸的深刻感受,同行包括黃理事長立文、張理事長榮輝、鄭理事寶蓮、李理事有家、王科長永進、鐘督學巧如、何教授茂松、黃總監泰瑞等臺灣參訪團眾領導們,以及全體新北、臺北、桃園等地校長主任教育參訪夥伴們,均皆已多次異口同聲表達濃郁深厚的謝意,卻還無法還及十分之一。

在八天的知性感性參訪行程裡,基金會上下所有工作幹部們都齊心拼幹,讓奔赴遠方的我們從來沒有離家的鄉愁。回顧其細緻人味且體貼入微的親民作風,以及符應熊貓講堂公眾教育的研習行程,凸顯了基金會正是走在正確積極的教育大道上,為兩岸大熊貓繁育如此嚴肅的公眾教育課題,發揮正向美好的教育效果。

此行參訪,除了受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大熊貓公眾教育研究會等邀請組織領導們的熱情接待,也得到四川省台辦、四川省旅遊局、成都市台辦、成都市科協等領導單位的鼎力支援。讓訪者見識到國寶級珍稀動物大熊貓以及小熊貓在大陸當局最高規格重視下,傾國家之力來繁育保護這些生存在世上已有八百萬年進化歷程的奇跡生物。在科學化、組織化、國際化、系統化的研究繁育策略下,大熊貓族群數量正朝著可以期待的方向穩定成長著,著實讓人心情激動。如今更藉由繁育研究基金會的悉心規劃,在體驗(Experimental)、展示化(Reveal)、敘述化(Relate)、激發化(Provoke)的生態解說思維下,朝向公眾教育的正確道路積極推動;讓珍貴國寶動物的繁育保護與當今環境教育潮流二者緊密契合,正是成都做為大熊貓故鄉之都的必為與當為!

期許能以「直白」表感謝,實在是八天熊貓之都參訪行旅,讓到訪者有深刻學習與研討見識;特別是在大熊貓生態保育研習課題此一「主學習」的成功基礎上,還擴大了對於熊貓之都成都人文歷史參訪課題此一「副學習」的豐碩收穫,也更激發了對於兩岸人文交流人際交誼課題此一「輔學習」的意外驚豔。如此豐厚的行旅感動,如何以寥寥言語表露?即便是陳之藩在〈謝天〉一文中直白的提過,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麼就謝天吧。而我最要感謝的是上蒼給了大熊貓如此活路生機,感謝悠悠歲月裡為大熊貓及珍稀動植物保育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們。事實上,我提議「直白」表感謝,也正是用以回應基金會工作人員的口頭禪:「一家人不說兩家子客套話」的交流情誼。

參訪研習見識旅程歸來之日,巧的是臺北木柵動物園裡,萬眾矚目的熊貓寶貝「小圓仔」也急著睜眼看看這個有情大千世界。回台以後,每每憶及成都行旅的研習教育見識聞問,總慶倖有此一行撥正彌補個人對於大熊貓生活世界的諸多偏見謬誤,也緊密連結起做為教育工作者自我對大熊貓生態教育的更多實踐想象。而「熊貓講堂」正是一個深耕內地學子教育、拓展兩岸學人交流的重要關鍵平臺!「撞見大熊貓‧直白表感謝」---爾後不相見的歲月裡,總會憶起那一年夏天,我們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工作幹部們的美好邂逅。讓我們祝願「熊貓講堂」持續擴大公眾教育的品質,成為兩岸共同守護大熊貓國寶的生機平臺,為這一群神秘而迷人的「神州造化」,共譜長久可期的美好存有契機。

※注:本文初稿經中華兩岸大熊貓關懷保育交流協會理事長黃立文女士、新北市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先生等二位參訪團正副團長檢視後,提交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大熊貓公眾教育研究會等,敬表深刻感動與衷心感謝。
1、本文作者系臺灣桃園大溪內柵國校校長,臺灣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臺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博士,2013 年「熊貓學堂第二期」兩岸大熊貓公眾教育研習營臺灣參訪人員。
2、周儒恩師系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自然資源學院環境教育環境管理博士。個人有幸於研究所攻讀期間,近身體驗跟隨周老師的「環境解說」課程研究,啟發個人對於環境教育與學校辦學的重大意識。
3、團康教育(Group Recreation Action)是臺灣特有的活動課程教育形式,此行驚豔于成都大熊貓基金會團隊辦理研習課程的行儀調度接待舉止,雖未言明是團康教育的營造實踐,實已運用團康教育於無形。
4、陳文茜(2013)。十七年的旅程。載於時報週刊,No. 1825,3-4。
5、金沙「太陽神鳥」金箔於2001 年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系距今約三千多年前古蜀人對太陽神崇拜的藝術表現形式。金箔中間為十二道順時針放射光芒的太陽圖案,四周圍繞的是四隻逆時針展翅飛翔的神鳥圖騰。「金沙太陽神鳥」從大陸1700 餘件競逐標誌中拔籌,於2005 年8 月被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代表標誌,且同年10月搭「神州6號」太空船遨翔太空。(資料來源: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據此,我所昵稱之「太陽鳥神」圖騰印記乃成為蓉城此行大熊貓行旅印象的總體表徵。
6、張理事長榮輝兄亦為臺灣中小學校長協會創會理事長,現為該會榮譽理事長。此行即是榮輝吾兄的厚愛機會給予,讓我能追隨張理事長等臺灣領導們同行奔赴成都,並在如此深情感動中,與大熊貓結下一輩子的美好因緣許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