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動物園協會、西華師範大學主辦,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承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會協辦的“中國大熊猫繁育技術委員會2016年年會”在天府之國成都順利落下帷幕

 

  兩天的會議期間,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的150余名嘉賓出席了會議,聽取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帶來的將近30場報告。會議回顧了在過去一年中大熊猫保護事業取得的成果,對大熊猫現狀、基因組學研究進展、腸道疾病、犬瘟熱的防疫、大熊猫放歸和公衆教育等衆多方面進行了探討。

 

  此外,會議還邀請了國外動物野放相關專家,就圈養動物野放方面做出深刻的探討,如來自愛沙尼亞的Tiit Maran先生對歐洲水貂保護的經驗、來自西班牙的Miguel Simón對猞猁野放成果的分享等。

 

  現在,就讓我們走近其中幾位參會代表,瞭解他們此次參會的課題與成果。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護繁育專家組霍爾澤教授:

 

  從1992年起,每一次的年會我都會參與,所以這次應該是第十四次了,我的專業領域是種群管理,所以種群遺傳管理相關議題我比較感興趣。此次年會我將協助2017年大熊猫繁育計劃工作坊的開展。

 

11.jpg

 

西班牙代表Miguel先生:

 

  我來自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是伊比利亞猞猁保護項目的負責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熊猫年會,幷在會上作關于“伊比利亞猞猁的保護與野放”的報告。我可以介紹一下我們在另一個物種的保護中得到的經驗,它曾經極度瀕危,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狩獵,我們做了一些野放工作,我們是怎麽進行野放的,尤其是我們如何訓練圈養條件下出生的猞猁讓他們正確適應放歸環境的,我想這個過程跟大熊猫的有所不同,因爲猞猁是肉食動物,但是不管怎麽樣,我認爲其中一些方法可能對你們的大熊猫保護有一定幫助。

 

  我最感覺興趣的是野放,野放系統,和遺傳學方面的成果,我認爲遺傳學的應用對任何一個保護項目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開始就建立一個基因追踪來避免近親繁殖,我覺得這非常重要。另外對空間的利用也非常有趣,我們給很多的猞猁佩戴了GPS項圈,這些項圈一直在向我們提供信息,我們現在有5萬多個坐標,我們正在對這些坐標進行分析,看它們是怎麽利用空間的,我們又該怎麽以它們的思維模式來做出决定。

 

  我認爲宣傳教育非常重要,我們也希望能够學習你們的宣傳教育,讓保護工作走進社會大衆非常重要,我認爲你們在大熊猫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3.jpg


日本東京都上野恩賜動物園土井園長:

 

  我來自東京都上野恩賜動物園,我們報告主題是關于今年上野動物園大熊猫發情狀况的報告。我最關注野放方面的議題,世界範圍內大熊猫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包括動物園等飼養單位提供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數據,又或是最新的野外大熊猫數量調查顯示的野生大熊猫數量增加至1864只的數據,我對今後大熊猫放歸等項目的動向非常關注。

  另外,包括剛剛西班牙代表作的關于伊比利亞猞猁保護和放歸的報告,我也非常得感興趣。在各位代表所作的報告中,印象最深的是西班牙代表所作的關于伊比利亞猞猁保護的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覺得很有趣,能感受到他們爲此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幷且一直在很有目標地推進項目的研究。

 

22.jpg

 

澳門民政總署梁冠峰委員:

 

  這次感受很大。之前我們過來都是以一個學習的心情,現在是從學習到有了一定成果。剛才在報告中我也有說過,大熊猫從內地送到澳門,在一年內繁育出第二代是很困難的,這個過程不簡單。因爲大熊猫到別的地方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如果前期整個流程做的不好是很難有成績的。我看過一些資料大熊猫從國內送到別的地方除了在國內已經受孕的,隔年就産仔的還沒有先例。所以感覺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合作非常的愉快。我們之前在育幼方面的基礎幾乎是沒有的,從零開始,所以對新生雙胞胎的照顧是很困難的,更何况有一隻幼崽出生時只有53.8克,在記錄上僅次于成都熊猫基地裏的“五一”。雖然很困難,但是我們都是能够克服的。還有見到成都熊猫基地裏面的一些設施都有很好的改善,對宣傳瀕危動物保育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在澳門一對寶寶出生之後健健康康成長,澳門民衆都非常的重視和關注,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對以後瀕危動物的保護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就在這裏。幷且對兩地文化、溝通都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