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淘淘遇到监测人员后,立刻躲到了树上
四川省林业厅野保站供图
去年10月11日,两岁的雄性大熊猫“淘淘”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正式放归野外。作为我国第一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这一年的放归生活如何?面对变幻莫测的野外生活,它适应吗?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四川省林业厅野保处获得好消息———“淘淘目前健康地存活在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野外放归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没了辣妈“草草”的庇护,也少了研究员们的暗中保护,聪明的淘淘已迅速自学成才,它折腾地搬了两次家,每当遇见人类就害怕地爬上大树……
牙口更好 吃起竹子来嘎嘣脆
“放归的前半年,淘淘采食时通常难以直接将竹茎咬断,被它咬过的竹子常常成歪歪扭扭的麻花状;但最近半年,在淘淘的采食场这种麻花状的竹茎痕迹已越来越少。”淘淘放归监测组的专家之一,来自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志松副教授谈起淘淘的放归生活,抑制不住地激动。“才半年时间,淘淘的咬肌变发达了,牙齿也在变得强大。采食能力的进步表明淘淘对放归地野外竹类的适应能力在加强。”
杨志松回忆,一年前,刚刚放归野外的淘淘还不大适应野生竹类,现在吃起竹子来“更野了。”“淘淘的牙口变好了,进食量也在增大,还真应了那句话,牙好,胃口才好。”
地盘意识强 一年搬了两次家
2006年4月,五岁的“祥祥”成为第一只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被放归到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山林中,但遗憾的是,第二年,“祥祥”在与当地野生大熊猫争夺领地与食物时严重受伤,逃逸时摔落死亡。
杨志松说,和圈养大熊猫“爱扎堆”的生活习性不同,野外大熊猫有较强的领地意识。每年3到5月,是野生大熊猫的发情交配季节,在这个特殊时期,淘淘和野生大熊猫遭遇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而作为“小伙子”的淘淘遭遇野外大熊猫是放归期间必须经受住的严峻考验。
根据监测组对淘淘活动区域内的粪便所做的分析,过去一年,在淘淘的活动范围至少出现过两只野生大熊猫。而淘淘显然也对陌生邻居的到访“心中有数”。每一次,“聪明”的淘淘都采取走为上策的方法主动避让。
监测组的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每次发现其它野生大熊猫的新鲜粪便不久,淘淘就会很快搬家。现在,淘淘已把家搬到了山脊的另一边,而这个地方很少有当地大熊猫活动。
还要补课 选择栖息地能力仍待提高
根据淘淘放归监测组提供的数据,过去一年,淘淘的活动范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活动区域从低海拔逐渐向高海拔区域移动;在活动节律上,淘淘活动和休息的频次,也已与野生大熊猫没有大的差异。“这些现象都表明淘淘正在逐渐适应放归地野外的生存环境,呈现出良好的生存状态。”杨志松说,“不过,淘淘选择栖息地的能力较野生大熊猫仍有差距。”“对生存环境的选择是下一年淘淘需要磨炼的地方。今后,这也将是我们野化训练课程需要重点增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