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大熊猫趣闻
大熊猫“出山记”
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 作者:文:曾阳阳/图片来源:网络 时间:2016-04-28 13:52 点击率:
 

  在遥远的中国古代,生活着一群神秘的竹林隐士——大熊猫,虽历经八百万年的历史,却鲜有人识,留给世人的只有一些久远而神秘的名称:貔貅、貘、驺虞、猛豹……

  它们行事低调、深居简出,一直过着与世无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直到一位传教士的出现,将它们带进了公众的视野。

 


阿尔芒•戴维(1826-1900)

 

  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人,中文名为谭卫道。1862年,戴维来到中国,先后在中国北京和四川宝兴地区传教。作为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他在传教之余还热爱研究和探险,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1869年3月11日,他在一位李姓教徒家做客,发现了一张“从来没有见过的黑白色的兽皮”,他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猎人看他少见多怪,就笑着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白熊’或‘竹熊’,它们很温顺,一般不伤人。如果你需要,你也可以得到这种动物,我们明天一早就去猎取。”戴维听了非常高兴,当晚就在日记中写道: “找到这种动物,一定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戴维绘制的大熊猫图

 

  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为了便于携带,在送到戴维手中前,他们已经将“白熊”杀死了。1869年5月4日,戴维终于捕到一只活的“白熊”。这只“白熊”憨态可掬,有着毛茸茸、黑白相间的皮毛,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戴维喜出望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后,决定将其带回国。遗憾的是,这只小“白熊”经不起长途颠簸,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非常惋惜,只好将它的皮制成标本,寄送给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Milne Edwards)对其骨骼和牙齿进行鉴定后认为,它不是黑白色的熊,而是与42年前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为它命名为“大猫熊”。后来,大熊猫在重庆北碚平民公园进行第一次展出,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向左,因此人们便将“猫熊”念作“熊猫”,“大熊猫”的名称由此诞生。

 


保存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内的熊猫标本

 

  从此之后,大熊猫正式步入了公众的视野,它们逐渐走出了神秘的大山,走进人类的世界,用那“呆萌”的形象和独有的气质俘获了世界人民的芳心,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