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武装我们年轻一代的头脑,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成败。
通过教师这一桥梁,我们要让小孩——未来的社会公民和决策者关注地球和自然资源,能享有健康的生态系统服务,清洁的水和空气,安全的食品,免除自然灾害、疾病的威胁,感受身处自然的美好时光。
目前, 各种保护机构将保护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学校和保护区, 而广大的县、乡级学校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为了进一步促进保护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区的开展, 由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资助,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公众教育工作人员设计开发了未来教师保护教育培训项目,对四川师范大学师范学生举办保护教育能力培训,让这些未来的老师了解保护教育,并学习如何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融入保护教育,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通过一年多的教案编写、教材编辑、课本印刷等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在6月在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开展了为其三天的未来教师保护教育能力培训,参加学生50余人。其中,2013年6月1日-2日,为理论培训;6月16日,在熊猫基地接受为期一天的实践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环境教育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反对野生动物贸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宠物主人”、“动物和大自然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如何设计适合年龄的环境教育课程和活动促进儿童参与”、“户外教学,建立联系”、以及“中国著名的珍稀动物”等共15个主题的培训。实践培训中,学生学习了如何设计保护教育项目,并亲自实践、参与了一些保护教育活动。有别于传统枯燥讲解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体验到了保护教育的趣味性,认识到应如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保护信息。
该项目旨在让未来教师们了解、热爱保护教育,认识到其重要性,学习保护教育背景知识和技能,在走上三尺讲台后,能够将保护教育融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教育部主管塞纳·贝可索在进行培训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学生们讨论热烈
四川师范大学的同学在成都大熊猫基地接受实习培训
四川师范大学的同学在成都大熊猫基地接受实习培训
四川师范大学的同学们在认真记笔记
成都熊猫基地科普教育部工作人员在进行讲解
实际操作中
展示作品
颁发证书
培训老师与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