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年会上,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曾表示,下一步会将大熊猫野化放归和栖息地整体保护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今年年会的报告环节,我们看到了来自各个单位代表们发表的关于大熊猫及其他濒危珍稀动物野外放归和栖息地整体保护的相关议题。
在《人工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案例——“张想”》的报告现场,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与会代表从野化放归目的及意义、放归分布位置情况、大熊猫“张想”档案、放归地背景、放归后监测状况及其移动情况等方面与参会代表们分享了大熊猫“张想”的野外放归案例和经验总结。报告特别指出,与其他野化放归案例不同的是,大熊猫“张想”放归后发生了移动迁移,这一行为具有不可预见性,为大熊猫放归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对区域管理提出了挑战。
来自西华师范大学的与会代表做了《大熊猫野放:好开始预示光明未来》的报告。报告中首先就“易地(translocation)”一词做了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了在全球范围内多个物种的易地计划案例,就大熊猫野化放归做了详细分析介绍,包括对大熊猫野化个体的监测取得了多方面有效数据,野化放归大熊猫对遗传多样性带来的影响等。
来自美国国家动物园史密森尼生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与会代表在《大熊猫保护就地能力建设与研究(In Situ Capacity Building, and Research for Giant Panda Conservation)》报告中分享了该中心GIS和数据分析等对大熊猫野放工作带来的有益影响:通过相关系统培训,与从事大熊猫保护相关的工作人员建立交流互动与伙伴关系,协助工作人员把工作内容转换为科研成果;通过对取得的监测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为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和大熊猫廊道建设等提出策划方案;通过采集数据,对不同种类的大熊猫可食用竹做营养分析等。
《大熊猫保护就地能力建设与研究(In Situ Capacity Building, and Research for Giant Panda Conservation)》报告现场
在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动物园的与会代表带来报告《野化放归和其他迁地保护:行动策略及其对濒危物种产生的积极影响(Reintroductions and Other Conservation Translocations: Strategies for responsible action and positive impact for species at risk)》。报告介绍了由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出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翻译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放归和其他异地保护指南》一书在物种易地保护发挥的指导作用,对易地保护策略选择、易地保护评估、保护目的与目标设置、放归对象、时间和目的地选择、放归准备工作、放归后的监测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野化放归和其他迁地保护:行动策略及其对濒危物种产生的积极影响(Reintroductions and Other Conservation Translocations: Strategies for responsible action and positive impact for species at risk)》报告现场
此外,在其他与会代表带来的报告中,也有不少关于大熊猫野外放归相关的探究。此次年会开幕仪式上,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杨超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更是提出将加强大熊猫繁育管理,提供圈养大熊猫种群质量。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将继续深入推进,各单位机构将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努力克服和研究各项难题。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在业内各单位机构及专家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熊猫的野外放归课题即将走向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