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明”当上了摄影师(1938年)
这是一段跨越东西方的传奇与“幽怨”
前不久,英国伦敦动物园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一尊大熊猫“明”的雕塑。这是中国日报社联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在英国推出的“熊猫与和平”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
大熊猫“明”再次亮相伦敦,让人们不禁想起那段“明”与英国民众共患难的历史,极好地象征了中英历史友谊。继大熊猫“明”赴英之后,来自四川雅安的大熊猫“姬姬”“阳光”和“甜甜”先后到了英国,谱写了一段传奇,但也留下了一些幽怨。
在二战硝烟正浓的岁月里,一位从中国远渡重洋去往英伦的“大使”,以其天性的优雅和淡定,慰藉了无数在伦敦大轰炸中惊魂不安的心——
大熊猫“明”受到西方小朋友的喜爱(1937年)
大熊猫“明”(1937年)
“明”:它是黑暗中的一束暖阳
这只名叫“明”的大熊猫,有着二战英雄般的传奇经历,它曾被当今英国女王挠过痒痒,曾任凭狂轰滥炸而安然自若,曾被制作成明信片广为传播,去世时像一个“大人物”那样荣登《泰晤士报》的讣告栏。
1937年,“明”出生于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在那个动物保护观念仍未形成的年代,她被捕获并数次倒卖,最终落到美国银行家佛洛依德·丹吉尔·史密斯手中。
史密斯有“熊猫王”之称,他常年出没在四川和西康交界一带,先后收购了十余只活体大熊猫,但有一半左右没等上路便不幸夭折。由于数次倒卖,“明”从哪里来,谁也说不清楚了,我们只知道的是,“明”和另外7只大熊猫一起登上远赴欧洲的旅程。
当时正是中国人民浴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年代,正常的沿长江而下到上海的方案就无法实施,只能通过陆路,经四川到贵州、广西、广东,几经辗转,终于到了香港。
据史密斯的回忆称,这条路匪患猖獗,路途颠簸,大熊猫被装进笼子用卡车运送,其中一辆卡车在中途翻车,两只大熊猫临时逃脱。到香港装船时,他发现又有一只大熊猫夭折了。
幸存的5只大熊猫被装上一艘货轮的甲板,经过一月艰难航程,在1938年平安夜的暴风雪中,终于抵达伦敦。遗憾的是一只名叫“奶奶”的大熊 猫不幸罹患肺炎,两周后便病逝了。剩下的4只大熊猫,一只叫“小开心”,被一个德国动物贩子买走,辗转于德国的各大动物园,最后又卖到了美国;其余三只熊 猫的名字是“贝贝”、“小笨蛋”和“小生气”,“明”那时还是幼崽,叫做“贝贝”。
负责管理伦敦动物园的伦敦动物协会把收购的“贝贝”“小笨蛋”“小生气”。新主人对中国历史颇有研究,三只熊猫分别冠以中国朝代的名字——“唐”“宋”和“明”。
“明”很快成为当时伦敦的明星,它的形象频繁出现在英国的卡通、明信片、玩具、报刊杂志中,甚至连刚刚起步的电视节目都留下它的倩影。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德国对英国展开了史无前例的狂轰滥炸。“明”的出现为紧张的空气注入了一丝难得的轻松与欢快,这对 于惊魂未定的英国儿童尤为宝贵。当时旅居伦敦的中国作家、艺术家蒋彝曾去伦敦动物园,看到英国民众在大熊猫馆外排起一长队,都在期待着与大熊猫“明”亲密 接触。蒋彝随后创作了插图童话《明的故事》和《金宝和大熊猫》两本书。
英国著名摄影家伯特·哈迪拍摄了一张传遍全球的照片,照片中,大熊猫“明”似乎在摆弄三脚架,为摄影师的幼子迈克拍照,其神情之认真,令人忍俊不禁。
后来战火越烧越旺,1940—1941年间,德国飞机对伦敦等16座英国城市进行狂轰滥炸,4万多名市民死亡。大熊猫“明”被转移到英国东部的惠普斯奈德动物园,但仍被经常带回伦敦“会会朋友”。大熊猫“明”像是黑暗中的一束暖阳,温暖着人们的心。
不幸的是,它没有见到胜利的那一天,1944年圣诞节后的一天,它病因不明地离去了。
那天,天空正飘着雪花。大熊猫“明”的去世引发了全英国的哀悼,《泰晤士报》专门发了“讣文”:“它曾为那么多心灵带来快乐,它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乐乐。即便战火纷飞,它的离去依然值得我们铭记。”英国人民盼望着大熊猫再次在英国出现——
家乡亲人来看你了(2012年)
伦敦动物园。伊丽莎白公主(左四)、玛格丽特公主(左五)和大熊猫“明”在一起。(1939年)
“姬姬”:锦衣玉食乐不思“春”
20年过去了,正是东西方冷战方酣的1958年,奥地利动物商海尼·丹梅尔嗅到了大熊猫的商机。他把一批非洲的野生动物运到中国,与北京动物园交换了一只名叫“姬姬”(又名“琦琦”)的大熊猫。
说起这只大熊猫“姬姬”,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1957年,新中国首次将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前苏联,其中一只就是大熊猫“碛碛”(捕捉于四川宝兴县硗碛乡,因而得名)。由于被怀疑是雄性,另送一只大熊猫顶替返回了中国。海尼·丹梅尔用非洲动物交换得手的正是这只大熊猫。
“碛碛”再次出国,改名为“姬姬”。海尼·丹梅尔已经和美国的一个动物园成交,但因为美国当时全面封锁跟红色中国的一切贸易往来,“姬姬”也被禁止入境。后来,决定不再圈养野生动物的伦敦动物园,在私人企业的协助下买下了“姬姬”。
“姬姬”再度出国。英国伦敦动物协会本来已经决定不再捕捉、圈养野生动物了,但还是在私人企业的捐赠下收了“姬姬”,他们的理由是“姬姬”本来就已经被抓了,而且已人工圈养起来了,已不能适应野外放归。
“姬姬”来到伦敦之后,到1972年死亡为止,它一直是伦敦动物园的大明星。它的主食除了竹子之外,还有游客带给它的巧克力。而世界自然基金会标志的大熊猫设计创意,就是来自“姬姬”这只当时西方世界唯一的大熊猫。
因为“姬姬”太受欢迎了,它的生活可谓是锦衣玉食,不仅有新鲜的竹子供它“想吃就吃”,还总有游客带巧克力给它,虽然曾一度有发情的迹象,但很快就过去了,依然故我,像一个“傻小子”一样在动物园里撒欢。
20世纪60年代后期,经过一年多的谈判,英国和前苏联达成了让大熊猫“安安”和“姬姬”交配的协议。随后两国紧锣密鼓地为它们筹办“婚事”。
一时间,大熊猫“安安”和“姬姬”的“亲事”,成了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消息常常登上头版。
遗憾的是,两只大熊猫“被”安排“相亲”,洞房先是设在前苏联,后又移至英国,然而强扭的瓜不甜,捆绑的大熊猫也成不了“夫妻”,它们一见面就疯狂地对打起来,“洞房”成“战场”,始终没有交配成功。
1972年,22岁的大熊猫“姬姬”死亡,让许多英国民众感到难过,他们主动到动物园来哀悼。后来“姬姬”的遗体就被制作成标本,在伦敦的皇家自然博物馆永久收藏。
1974年,英国首相希思访华,给伦敦动物园带回来两只大熊猫“佳佳”(原产于四川宝兴县)和“晶晶”(原产于四川平武县)。虽然伦敦动物园一直都希望“佳佳”和“晶晶”能在伦敦生下大熊猫幼仔,但“晶晶”直到1988年去世都没能怀孕。
另两只大熊猫也“搅热”英伦三岛
2012年,是中英建交40周年。根据中英两国签署的大熊猫科研合作协议,2011年12月4日,一对象征中英两国友谊的大熊猫“甜甜”和“阳光”,从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出发,送往万里之遥的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皇家动物园,开始了为期10年的“留英”生涯。
为了迎接大熊猫“阳光”“甜甜”的到来,苏格兰爱丁堡皇家动物园提前建好了“大熊猫公馆”,还派人到“阳光”“甜甜”老家雅安碧峰峡考察。
“两只大熊猫,搅热英伦三岛。”当大熊猫入住爱丁堡动物园正式与游客见面后,爱丁堡动物园顿时成了“明星动物园”,游客从英国的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中国大熊猫的“芳容”。
爱丁堡位于英国北部,是苏格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游客到爱丁堡动物园观光,大多是冲着大熊猫“阳光”“甜甜”去的。游客一时人满为患,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无奈之下,动物园只得采取“极端”的方式:“要看大熊猫,对不起,请预约。”
2012年5月7日到12日,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姜小林随四川省大熊猫文化及旅游交流代表团到英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专门到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皇家动物园看望家乡的“游子”——大熊猫“阳光”和“甜甜”。
姜小林等人看到,竹林几乎环绕着大熊猫馆。这里还充满浓郁的中国风情,大熊猫馆入口处,就像茶馆的门口,上面还写着大熊猫“阳光”“甜甜”的中文名。这里还有一处茶室,游人观看后,还能品尝一杯清香的中国绿茶。
为了建好大熊猫馆,爱丁堡动物园专门派人到雅安考察,一是与大熊猫“阳光”“甜甜”提前培养感情,二是考察大熊猫馆的建筑风格。
有个遗憾一直困扰着英国人,就是还从来没有大熊猫幼仔在英国出生呢,他们热切希望“阳光”“甜甜”在英国生下他们的“宝宝”。
这真是一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怨”。
从大熊猫“唐”“宋”“明”到“姬姬”,再到后来的“佳佳”和“晶晶”,都没有在英国产下一男半女,而中国赴海外的大熊猫,大多都有产子的 记录。这让英国民众既是幽怨,又是羡慕。为此,大熊猫“甜甜”每一次怀孕的消息都成为英国人的焦点,然而他们得到的消息,几乎都是“被怀孕”,一次一次地 “怀孕”,一次又一次地“将分娩”。“假孕”的消息,让英国人多次坐上了过山车,时惊时喜时忧。
2012年4月,在大熊猫“阳光”“甜甜”发情期,动物园在网上公布了大熊猫交配视频,虽然交配没有成功,雌性大熊猫“甜甜”没有怀孕,但大熊猫交配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2.4亿人次,不能不让人惊叹。
2013年8月,“甜甜可能怀孕了,几个星期后就会生娃了”一则消息,让英国民众欣喜若狂,然后两个月后的报道又说“没怀孕”,英国民众一声叹息。
2014年4月,甜甜接受了人工授精,动物园称“‘甜甜’怀孕了”。不久又说“甜甜没有怀孕成功。”
2015年,依然是一场空欢喜。不过,乐观的英国人称:只要大熊猫传奇还在英国上演,就会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刻。
高富华 文/图